南阳市二中校长李喜明,荣获第三届“好校长创新奖”

南阳二中 未知/阳光 2021-01-14   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由《教育家》杂志社、光明日报基础教育专家智库委员会主办的现代学校治理研讨会暨第三届“寻找中国好校长”盛典活动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酒店隆重召开。南阳市二中李喜明校长作为南阳市唯一入围者,荣获“好校长创新奖”,成为南阳市教育界的荣耀。

“寻找中国好校长”活动的评选标准从职业使命感、教书育人情怀,教育管理水平三大方面入手,旨在深入发掘、推选、传播各地中小学校中的育人典型,助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李喜明校长能入围此项活动并在5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高票数入选,实至名归亦是众望所归。这不仅是李喜明校长个人的荣誉,也是南阳市二中乃至南阳市教育界同仁的骄傲。

在很多人看来,李校长之所以能被评为“好校长创新奖”,是在于他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南阳市二中“低进优出”的教育品牌。而在许多二中教师眼里,我们的好校长,是这样的:

校园里的身影

率先是最好的管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是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在校园里李校长时刻都在陪伴着教师,陪伴着学生,用他的言行影响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李校长走路步幅很大,跟他一起走路,要快一些才能跟得上他的节奏。他散步的范围比较广,教室、教师休息室、操场、食堂、住宅区,都是他行走的范围。散步的时间不定,不出差的时候,都会不定时地走上那么一圈。散步时从不喜让人陪着,就一个人,好像很随意似的,逐个楼层逐个班级地转,也不多说话。速度不固定,有时比较快,有时会推开教室的门,进去听一会儿课,有时在教师休息室里,碰到没课的老师,就停下来聊几句。一圈下来,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得认真;哪个老师让学生演板多,学生练习做得好;哪个老师坐着讲课,有气无力,课堂教学组织得不好;哪个楼层的转角存在卫生死角,哪个楼层的水龙头坏了……他心若明镜。转校园,转餐厅时也是如此:操场上有学生随手丢下的食品袋,没有及时清理,要告诫学生注意卫生习惯;餐厅里的餐品有些单一,保温工作没做到位,学生们怎么能吃好?篮球架不太稳固存在安全隐患,赶紧修;住宅区的过道里还有一些杂物没清理走,抓紧时间清理……

事无巨细,似乎什么都逃不过李校长的“火眼金睛”。遇着紧急的,他会立刻给直接负责的老师打电话,不太紧急的,他也会在每周的例会上指出来。老师们既盼着他转班,又有些害怕。因为,看见好的,他总会毫不吝啬夸奖之辞,看见老师学生的困难,他会立刻解决,从不拖延。可是,看见做得不好的,他也会不留情面。

在李校长看似随意地闲庭信步中,他了解到校情、教情、学情;在他似乎不经意地聊天中,他知晓了师生们的想法、意见、诉求。因为了解得清楚,所以各项举措有的放矢,直中要害。这些年,他多方筹措资金建造新型操场;为学生们建立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选聘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师生们解决饮用水质量问题;还千方百计为老师们解决子弟入学问题和住房问题,以期解除老师们的后顾之忧……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脚下有日月,心中有师生,身影自风华!

口头禅——实事求是地说

熟悉李校长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经典口头禅。私下里,老师们跟校长开玩笑:大校,是不是真的实事求是啊?李校长就会很郑重地说:“当然。什么事情都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确,实事求是,不仅是李校长的口头禅,更是他的工作作风。

从实际出发,根据二中的招生现状,他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升学、发展的各种举措。他筹备并创建了二中的日语国际班,并前瞻性地在南阳地区开辟高考日语生的先河,为英语单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寻找升学的出路。2020年高考中,日语班的学生成绩喜人,一些英语成绩在七八十分的同学在高考中外语科目成绩(日语)达到120分甚至130分,完美实现了从二本到一本,从一本到重点的质的飞跃!!

从实际出发,根据“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方针,李校长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建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南阳市二中的数学建模社已经成为二中的名片,继2019年在世界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入围奖之后,又频频在国内大赛中斩获奖项。在今年12月份刚刚结束的“登峰杯”数学建模竞赛中又取得一等奖的佳绩。《语文教与学》和墨耕社也是在李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创建的报纸和文学社团。《语文教与学》围绕语文的“教”与“学”刊登老师和学生的原创文章,旨在促进语文学科的“教”与“学”,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墨耕社已成为文学青年的汇集地,每一期的活动如火如荼,直接影响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在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和历年小作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骄人战绩,尤其在2019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喜获全国现场决赛一等奖的殊荣。不仅如此,李校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力,让学生积累丰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