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 教研 教师生活 教学反思 班级管理 听课评课

《分享真快乐》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 未知/阳光 2020-09-21   次浏览

《分享真快乐》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课堂上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反思如下:

一、目标制定,科学合理

   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在“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指出应引导儿童“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因此我制定了“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的目标。 

我们班的学生都特别爱分享,有时会慷慨过头。我查阅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文献,了解到儿童分享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其分享观念密切相关,4-16岁儿童分享观念的发展过程中,“慷慨”倾向在5-6岁时出现飞跃,并逐年增加至7-8岁。针对儿童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制定了“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尊重、感恩他人的分享”的目标。

二、版块推进,及时小结

    围绕三个学习目标,本节课分三个板块推进。板块一“分享真快乐”,从课本图文故事出发,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感受分享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分享。板块二“怎样分享才最棒?”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表演中学会分享的技巧和方法。板块三“他是小气鬼么?”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孩子在辨析中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珍惜,尊重,感恩他人的分享。每一个板块完成之后及时小结,全部课程讲完之后再利用板书进行小结,让目标层层落实。

三、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谜语总是带有魔力,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课本59页的内容,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猜出谜语,便直接过渡到绘本阅读。

四、绘本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龄段的孩子对故事总是存在着好奇心,绘本故事很适合他们来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绘本故事,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理解绘本内容,唤起学生已有的分享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建立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初步明晰“分享”的概念。

五、实践体验,习得技巧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在活动中学习往往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学生充分阅读课本60页内容后,我围绕不同的分享主题设计了四个情境,让学生演一演,开展分享活动的实践体验,随机针对问题教授一些分享技巧与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的技巧与方法,最后用儿歌进一步强化分享的实际能力。

六、情境创设,了解原则

通过教材中“他是小气鬼吗”环节,直接模拟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他人的“吝啬”行为,从而在换位与移情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分享行为,同时学生也明白,自己在分享过程中有拒绝的权利,乐于分享并不是强求他人分享一切,知道分享也是有原则的。

七、回归生活,提升认知

使课程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更好地生活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分享无处不在”,结合日常的生活、学习,联系今年的抗疫斗争和抗洪抢险,大量的图片、充满激情的视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分享热情。我及时的抛出“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分享些什么”的话题,让分享有了高度。有了这样积极的情绪体验,下节课的快乐分享会也必定非常精彩。

    当然,课堂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他是小气鬼吗?”这一环节,如果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分享过成中遇到过的问以及解决的方法,会很好的促进学生对分享原则的理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不够响亮,反映的是学生不够自信。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和改正。

版权所有

Baidu
map